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記湖南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吳秀芝
“小吳,最近工作忙不忙???”
“吳醫(yī)生,祝你新春快樂!身體健康!”
“吳醫(yī)生,你什么時候在醫(yī)院,我過來看你?!?/p>
打開手機,吳秀芝的微信消息記錄了她和眾多器官捐獻者家屬的點滴情誼。作為一名湖南省紅十字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她見證了太多患者和家庭的悲喜。
細心 ?耐心 ?同理心
2017年6月,吳秀芝從一名器官移植科護士轉任人體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
“非常艱難。因為在我接手工作之前的半年,醫(yī)院沒有完成過一例器官捐獻。我要想有所突破,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為了能勝任這項工作,吳秀芝參與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培訓:“此前,我從事的是器官移植患者護理工作,對于捐獻者,我了解得不多。在培訓期間,我不僅學習了器官捐獻的相關知識,認識到捐獻者的無私大愛,也學習到很多與捐獻者家屬交流溝通的技巧。”
經(jīng)過培訓,吳秀芝持證上崗。她穿梭在醫(yī)院各大??艻CU,尋找潛在捐獻者?!袄碚摵蛯嵺`是兩回事,要向家屬提出器官捐獻這件事,很難?!毕嫜哦t(yī)院是湖南省規(guī)模最大的三甲醫(yī)院,來到這里的患者和家屬都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因此,在與潛在捐獻者家屬溝通時,吳秀芝遭遇過數(shù)不清的誤解、白眼、拒絕、甚至謾罵,有時還要面對醫(yī)生的重重顧慮。
“面對家屬的拒絕,我能理解他們的感受。一說到器官捐獻,必然代表他們即將與親人天人永隔?!眳切阒ヒ恢睆娬{,干這項工作必須有細心、耐心、愛心和同理心,否則無法堅持下去,也不可能實現(xiàn)捐獻。
至今,吳秀芝對自己見證完成的第一例器官捐獻仍然記憶猶新。
那是一名50多歲、身患腦溢血的男性患者,躺在ICU里,醫(yī)生宣布他已腦死亡。吳秀芝和他的老師一起約請患者家屬談話。“那是一間狹小的,由更衣室改成的談話室,里面僅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她回憶:“十幾位家屬涌進來,包括患者的妻子、兒女、兄弟姐妹等等?!甭爡切阒フf明器官捐獻的事情后,部分家屬情緒沖動,完全不予考慮,“轉身就走了”,留下的幾位也明確表示不能接受。
再次遭遇拒絕的吳秀芝坐在ICU門口的長椅上,情緒低落,一直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是不是適合。恰巧,該名患者的小舅子坐在同一張長椅上打電話,似乎在病人的后事處理上遇到了一些問題。吳秀芝與他搭上話,提出自己可以幫忙。來回奔忙解決問題后,她終于緩和了家屬的抵觸心理,獲得一個進一步解釋和交流的機會。后來,家屬改變想法,同意器官捐獻,在完善相關手續(xù)和流程后,患者成功捐獻了肝臟、腎臟和眼角膜。
之后,吳秀芝的工作逐漸順暢起來。目前,她接觸的案例多達幾百個,參與協(xié)調成功的案例近80例,使200余人重獲新生。
2021年,在單位和組織的推薦下,吳秀芝被借調至湖南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工作。
撫慰 ?陪伴 ?似親人
如今,吳秀芝對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工作有了更多更新的體會:“面對痛苦、絕望的捐獻者家屬,最難的不是開口向他們提出器官捐獻,而是感同身受地直面他們難掩的悲傷與沉痛的內心。”
清明節(jié)前,吳秀芝再次收到捐獻者媽媽發(fā)來的短信,委托她買一束鮮花放在羽翔的墓前寄達哀思,“她自己從來不敢面對兒子的名字出現(xiàn)在一塊冰冷的墓碑上”。2018年,年僅14歲的羽翔因先天腦血管畸形破裂離開了愛他的爸爸媽媽,同時有3個生命因為羽翔一家人的捐獻決定獲得了重生。
吳秀芝最初接觸羽翔媽媽時,羽翔已經(jīng)在ICU住了一個多月了?!拔疫h遠地看著在ICU門口徘徊的她,良久才走上前去,向她表達了我的來意?!毕肫鹉莻€陷入悲傷與絕望的母親,吳秀芝的聲音都不由自主地低沉下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破,猶如剛長好的傷口被撕裂般,痛徹心扉。我卻無法用‘針線’去幫她縫合,只能給予無聲的陪伴?!?/p>
整整一個星期,吳秀芝靜靜地聽著羽翔媽媽一遍又一遍回憶著與孩子相處的這14年,聽著她對生命的感悟,聽著她充滿母愛的講述,她也時常會輕聲問:“小吳啊,羽翔那么善良,應該也是會同意去幫助其他的生命活下來的吧?”看著渾身插滿管子的孩子,她的眼里滿是疼痛。
做出決定那天,羽翔媽媽在吳秀芝陪伴下找到醫(yī)生:“醫(yī)生,我想要捐獻羽翔的器官。他從小就是個樂于去幫助他人的孩子,他要是知道自己的器官可以救活那么多人,一定會理解的?!闭f完,她悲切的哭嚎響徹樓道……
2019年,“一個人的籃球隊”影響深遠。在媒體多方報道中,16歲的器官捐獻者葉沙的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人,故事背后那個破碎的家庭亟需關懷。葉沙的母親曾一度沉浸在喪子之痛的悲觀情緒中,難以自拔。為了幫助葉媽媽走出來,中心組織工作人員輪流去葉家陪伴她,吳秀芝是其中一員。
“我們和葉媽媽聊天,陪她一起做點心,帶她參加公益宣傳活動等等。慢慢地,她的心情變得陽光起來?!眳切阒θ~媽媽的轉變很是欣慰,“現(xiàn)在,她經(jīng)常叫我們去家里吃飯。每年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我都能吃上葉媽媽親手做的愛心糕點。”但時至今日,她仍然不敢在葉媽媽面前提起那個逝去的男孩。
作為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吳秀芝們”被稱為“生命的擺渡人”,擺渡著患者的希望,也擺渡著家屬的念想。“撫慰和陪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期間,我們以待親人之心去對待這些捐獻者家屬,慢慢地,我們之間的情誼也就如同親人一樣了。”吳秀芝說。
普及 ?傳播 ?見成效
2018年5月,吳秀芝參加湖南省“生命的擺渡人”第一屆器官捐獻與移植護理故事征文比賽。她把自己與羽翔媽媽的故事寫進文章里,將之命名為《生命的洗禮》,并在之后的演講比賽上講述給觀眾,“我看到臺下很多觀眾流下了眼淚”。這篇充滿真情實感的故事分享讓她獲得湖南省醫(yī)學會器官捐獻學術交流會暨“生命的擺渡人”演講比賽一等獎。
因這次演講比賽引發(fā)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吳秀芝作為講述人也被很多人熟知。很快,中國醫(yī)師節(jié)醫(yī)學人文晚會節(jié)目組向她拋出了橄欖枝,《生命的洗禮》作為湖南省唯一受邀的節(jié)目參加了2019年“中國醫(yī)師節(jié)”慶祝大會暨中國醫(yī)學人文大會醫(yī)學人文建設成果匯演,并且獲得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頒發(fā)的“優(yōu)秀文藝節(jié)目”獎。
此后,普及器官捐獻相關知識,傳播器官捐獻者故事也成為吳秀芝的日常工作之一。
2019年,吳秀芝受邀參加新華社“新華大健康”直播節(jié)目的錄制,以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的身份,向全國觀眾普及器官捐獻知識,累計點擊播放量高達400萬;包括她在內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代表隊參加湖南經(jīng)視《優(yōu)家大排擋》兩期以器官捐獻為主題的節(jié)目,兩次都獲得冠軍;2020年,她參與演出的關于器官捐獻故事的情景劇《人間大愛》,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器官捐獻。
2021年初,吳秀芝在“2021年湖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會議”上被評為“2020年度全省優(yōu)秀人體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這年清明節(jié),她在“湖南省2021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上,作為協(xié)調員代表發(fā)言。
2021年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推薦下,吳秀芝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健康之路》紅十字在行動特別節(jié)目的錄制,以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的身份,向全國觀眾普及器官捐獻相關知識。去年年底,她被評為中國紅十字會“會員之星”。
“這一路走來,有疲憊、有辛酸、有誤解、有委屈,我也深知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之路任重道遠,但每當看到捐獻者家屬善良、淳樸的無私奉獻,看到器官衰竭的患者重獲新生,又會更加堅定選擇負重前行?!眳切阒フf,這些年她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感恩——感恩器官捐獻者的奉獻,感恩捐獻者家屬的理解,感恩給予器官捐獻事業(yè)支持與付出的醫(yī)務人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同時感恩生命的美好。她說:“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會繼續(xù)堅守這項事業(yè),我是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吳秀芝?!?/p>
責編:焦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