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苑】于都河畔(二)
一生的愛情等待
在于都采訪期間,我來到車溪鄉(xiāng)壩腦村看望107歲的紅軍烈士遺孀段桂秀老人,她是贛南革命老區(qū)目前唯一健在的紅軍烈士遺孀。采訪中,看到老人家墻上掛著段桂秀與丈夫王金長成親時的油畫,聽著車溪鄉(xiāng)民政所所長郭湖北講述段桂秀老人用一生等待參加紅軍的丈夫王金長回來的堅貞愛情故事,我為之震撼與感動。
出生于1918年5月的段桂秀,在出生幾個月的時候,就被送到王家做童養(yǎng)媳,她的小丈夫王金長比她大7歲。
1932年10月,14歲的段桂秀與王金長拜堂成親。當時紅三軍團二師五團就駐扎在車溪鄉(xiāng)壩腦村,成親后的第十五天,丈夫王金長就參加了紅軍。臨走時,段桂秀把剛買的布鞋偷偷塞到王金長的手里,當時的王金長就將剛剛換裝脫下的上衣疊好,送給自己的新婚妻子?!拔易疃嚯x開三五年,你照顧好家里人,一定要等我回來?!蓖踅痖L深情地說。
就是這句簡短的臨別之言,成了綿延段桂秀一生的主題,讓她用一生的時間去等待!
王金長參加紅軍后,經歷了中央蘇區(qū)第四次反“圍剿”的戰(zhàn)役,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與他一同參加紅軍的許多于都青年,為保衛(wèi)新生的紅色政權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沒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仗都打完了,我的金長哥哥怎么還沒回來?”很多次,在日出或是日落之前,她就來到那棵送別金長哥哥的大榕樹下翹首而望,期盼著她熟悉的面孔的出現。就這樣,一年一年又一年,她的金長哥哥依然杳無音信。
王金長參加紅軍后,家里便只剩下段桂秀、婆婆和王金長年幼的弟弟。因為沒田地種,婆婆只好帶著她和小兒子四處討飯,打短工,日子雖然過得艱辛,但對段桂秀來說畢竟還有一點點期盼。
1953年的一天,鄉(xiāng)政府派人送來一張烈士證明書,來人告訴她:“王金長同志在1935年的一次戰(zhàn)斗中犧牲了?!倍喂鹦悴幌嘈乓粡埍”〉募埦湍軟Q定她金長哥哥的生死,她覺得金長哥哥不會騙自己,他是一定能夠回來的。
王金長同志犧牲的消息,傳到了段桂秀的娘家后,段桂秀的兄長幾次上門勸她改嫁。她說:“婆婆對我比親娘還親,我答應了金長哥哥要照顧好這個家,我會一直等他回家。”
三年困難時期,段桂秀一家生活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為了照顧婆婆,貼補家用,身單力薄的段桂秀四處找活干,給鄉(xiāng)里的食堂做飯,到衛(wèi)生院打雜。小叔子長大了,雖然家里連吃都成了困難,可段桂秀咬咬牙,四處借錢,幫小叔子成了家。
1960年春天,段桂秀的婆婆去世了。這個打擊對她來說太大了,自從有記憶以來,她早就把婆婆當成了親媽,她也只有這一個家。
1962年,小叔子為感謝嫂子這么多年來對王家的付出,就將兒子王地長過繼給段桂秀撫養(yǎng),讓嫂子老了有個依靠。
就這樣,段桂秀一邊撫養(yǎng)孩子,一邊盼望著金長哥哥回來和她團圓。
20世紀90年代末期,進城務工的人越來越多,壩腦村外出打工的鄉(xiāng)親走了,一些老人跟隨孩子進城也搬走了,王家老宅里只剩下段桂秀一個人默默地堅守著,她擔心的是金長哥哥回來找不到家。
一年四季的輪回,隨著年齡的增長,各項政策的落實,段桂秀老人每月可以去鄉(xiāng)民政所領取養(yǎng)老金了,民政所所長郭湖北每次看到這個性格開朗的老人就格外熱情。
好幾次,因家里困難,養(yǎng)老金也不夠開支,她就壯著膽子找郭湖北借錢,還不上的錢就拿養(yǎng)老金抵數。
郭湖北是個紅軍后代,對烈士遺孀段桂秀的事情了解一些,他非常同情她的遭遇。每次只要段桂秀開口,他都是有求必應。段桂秀只要有錢,就會及時還上。郭湖北也感念這位孤苦老人的守信,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盡最大能力去幫助她。
得知段桂秀還一直在打聽著丈夫的消息。2019年5月14日,郭湖北帶著段桂秀來到了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看到墻上的紅五星,段桂秀老人興奮地說:“當年我送金長哥哥參加紅軍時,他戴的帽子上也有一顆紅五星。”
看著墻上那些用草鞋制作的地圖,段桂秀湊上前去,一邊用手摸著,一邊把頭靠在墻上。郭湖北明白,她想起了當年自己送給金長哥哥的那雙鞋,還有那離別的情景。
從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紀念館回來后,段桂秀感覺到金長哥哥離自己更近了。在她的記憶里,金長哥哥是個說話算話的人,一定也會對她有所交代。
幾天后,在段桂秀的懇求下,郭湖北再次帶她來到了于都縣烈士陵園。高大的紀念碑上刻滿了密密匝匝的烈士名字,段桂秀不識字,郭湖北帶著她在烈士名字里辨認,他將名字一個一個地念給段桂秀聽,段桂秀就順著郭湖北手指的方向,認真聽著,眼睛一眨也不眨,生怕錯過,忽然那個讓她魂牽夢縈的名字從郭湖北口中出來了。
“王金長!”段桂秀撲了過去,雙手撐在紀念碑上,渾濁的目光里劃出了一道異樣的光芒,有驚喜,也有悲傷。
“這些都是戰(zhàn)場上犧牲的烈士名字嗎?”段桂秀摸著冰冷的名字,還是不愿相信眼前的現實,她再次向郭湖北確認。
“是的?!碑敼闭f出其實在1953年就已確定的答案時,埋藏在老人內心多年的情感,瞬間噴發(fā)了。她聲淚俱下,這一刻,她終于相信,她盼望多年的金長哥哥再也不會回來了……
車溪鄉(xiāng)鄉(xiāng)長肖木蘭告訴我,段桂秀老人如今已是四代同堂,有一個兒子,一個孫子,重孫子今年19歲,在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讀書,3個重孫女分別在讀高中、初中和大班??h委、縣政府非常關心段桂秀老人的身體,每天村里的醫(yī)生要給老人測量一次血壓,鄉(xiāng)衛(wèi)生所的醫(yī)生每周要來監(jiān)測一次老人的身體,縣人民醫(yī)院的醫(yī)生每個月要來給老人檢查一次身體。
段桂秀老人現在每個月能領到5000多元的生活費,其中烈士遺孀補貼3900多元、長壽金1000多元、養(yǎng)老金200多元。她每天都堅持走10多分鐘路到集市上去買菜,同時還鍛煉了身體。
交談中,我感覺到107歲的老人思維清晰、口齒伶俐。采訪結束時,我握著她的雙手祝她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她堅持送我到路邊車旁,并叮囑我“慢慢做事,不要著急”。
90年的漫長歲月,段桂秀老人用一生的時間守護著她和王金長的堅貞愛情,用一生的時間在等待她的金長哥哥回來,她向我們詮釋了堅貞愛情的真諦,她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傳頌。
(未完待續(xù))
(作者系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大地文學》主編。發(fā)表新聞通訊、報告文學、散文、評論200萬字。報告文學《地球印記》獲2022年度《人民文學》獎。)
責任編輯:龔倩